深一度|明年的苏超会是什么样?还能火下去,还能再升级

2025年5月10日至11月1日,整整175天时间,85场比赛,超243万现场观众(场均超2.8万人)……

现象级的首届苏超联赛,成为过去半年时间整个中国体坛中最热门的话题。

如今,意外成功的首届苏超落幕,自然,外界有理由对苏超的未来,抱有更高的期待。

苏超肯定可以继续火

2025年5月10日,苏超第一轮比赛正式开打,一个现象级的赛事就此诞生。到了5月中下旬的第二轮比赛,苏超已经彻底破圈。

随着比赛深入,苏超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火的业余赛事。国庆节前,江苏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许秋红在《政风热线》直播中明确表示:“苏超联赛肯定要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办出特色与水平。”

苏超能不能继续火下去?这几乎是一个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明年肯定没问题,会继续火的。”《足球报》首席记者陈永把苏超视为目前各种“城超”的标杆。最近几个月时间,以行政区划为参赛单位的城市联赛正成为中国足球最火热的存在。

统计显示,继“苏超”之后,已有“赣超”“湘超”“川超”“渝超”等不低于10个省级城市联赛举办。可以展望的是,2026年度,举办城市联赛的省市很可能突破20个。

陈永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社会足球尤其是城市联赛的发展,各省市亦是如此,宣传、体育和文旅等部门积极性十足。苏超作为这些城超的代表,有了政府的支持,肯定能够继续火下去。”

作为南京人,德国《转会市场》网站中国区管理员朱艺曾经现场观看过多场苏超比赛,“在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面,已经让苏超做推广了。而且现在,在体育促进消费方面出台的多种措施,其实就是因苏超而起的。”

“关于明年的谋划,大家也看到提前那么多就在做计划了。所以在我看来,苏超这两年肯定还是会继续火的。”

而对于如今各种城超的火爆,新华社在分析个中原因时撰文指出,这些比赛带给了当地球迷和市民情感归属,“有别于职业俱乐部比拼,以城市组队,让企业员工、个体老板、基层群众等普通群体,都能有为城市出战的机会。”

“无论是全力拼抢的队员,还是全家出动的亲朋、前来助阵的同事,甚至仅为感受氛围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每个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寄托。 ”

商业价值期待突破

传播上破圈迎来泼天流量后,这项根植于民间的赛事也在商业赞助的道路上完成了破圈。

6月13日,京东与伊利两大国内龙头企业几乎同一时间宣布,成为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赛事官方赞助商。6月21日晚,常州VS南京比赛的场边广告牌上,街边烧烤店铺与知名品牌为邻,更是迅速吸引了广大网友关注,成为流量赢家。

赞助市场历来是衡量一项体育赛事是否受欢迎的晴雨表,伴随着苏超的热度不断攀升,其含金量在赞助市场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从国内龙头企业到街边烧烤摊,苏超对于赞助商品牌的多元化选择,一时之间也赢得了口碑。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苏超本赛季官方赞助席位的价格约为300万元人民币。

公开信息显示,苏超的总冠名商为江苏银行,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为今世缘“国缘V3”,此外,赞助商还包括运动品牌卡尔美、康师傅“喝开水”,供应商则有紫金保险等品牌,赞助商多以江苏本土企业为主。

9月28日,苏超官方公众号发布了《2026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招商全面启动》公告,宣布“2026年再度启航,致力打造更燃、更贴近百姓的全民足球赛事”。

一位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可以肯定的是,第二年苏超的赞助商价位会比第一年有明显的提升。

“其实差不多从苏超赛程过半开始,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争相询问明年的赞助情况了,而且很多都是全国性的企业,地域标签不再只是省内。”

“这也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当然据我所知,苏超对于赞助商的选择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希望能够找到认同苏超文化的企业,而不是说仅仅只为了赚快钱。”

作为足球报首席记者,陈永今年现场采访了很多城超比赛,在他看来,“苏超第一年已经很成功,在目前全国城超范围内属于顶级存在了。我认为第二年,还是要在打造属于自己的IP上更下功夫,继续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价值。”

对于时下的各类城超,陈永和朱艺一致认为,可以举办各个城超冠军之间的对抗赛,“这样就可以互相融合,进一步扩大品牌价值。”

文旅融合还将继续

11月1日的苏超决赛上座率达到62329人,再次刷新赛事上座率纪录。

事实上,最近几场在南京奥体中心的比赛,每一场都在刷新纪录——10月18日,苏超半决赛南京主场和泰州的比赛,前往南京奥体中心现场观战的观众人数为61565人,就超过了上一场国庆期间的纪录61355人。

数据统计显示,苏超常规赛13轮78场比赛,现场观众人数达2118920人次,场均27166人。南京队6个主场比赛,总观众人数为264849人,是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主场城市;苏州(194809人)、盐城(172449人)分列二、三位。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振体育消费”再一次被重点突出。苏超本赛季吸引到数百万观众,无疑是“提振体育消费”最好的示范。

苏超期间,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的《“苏超”消费跟踪调研报告》显示,95.9%的观众产生了门票外的消费。江苏省商务厅数据显示, 苏超前六轮,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业收入379.6亿元。

10月25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1至8月,全省体育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其中体育组织因赛事运营、活动策划等业务增速明显,同比增速高达27.9%,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也实现了10.0%的同比增长。

10月5日晚,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显示,这个长假前五天,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06.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上升13.4%,接近去年国庆7天长假1543.8万人次的游客总数。

有媒体解读,文旅火热离不开苏超的“神助攻”。4日晚,苏超首场淘汰赛打响,南京队坐镇南京奥体中心对战连云港队,现场就涌入了61355名球迷。

每一个主场赛后,南通官方都会发布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相关数据,10月19日南通的最后一个主场,南通队半决赛点球大战击败无锡晋级决赛。

赛后据南通官方统计,当天,全市共接待游客50.46万人次,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24.2%、相较于上周日增长15.7%;实现旅游收入3.1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25.3%、相较于上周日增长13.9%。

全市重点监测住餐企业营收464.5万元、环比上周增长22.6%,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客流量1.98万人次、环比上周增长9.6%,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其中,重点监测酒店入住人数约7100人次、环比上周增长6.6%,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1.9%。

据澎湃新闻记者观察,本赛季苏超,每场比赛的上座率都已经接近体育场可开放容量的最高值,观众人数方面,明年已经没有太大上升空间。不过在比赛时间设置和赛制设置方面,目前苏超组织部门正在考虑和文旅做进一步的绑定。

江苏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许秋红此前表示,2026年苏超将确保球迷在五一假期有球可看,开赛时间相比2025年5月10日会进一步提前。这样一来,苏超就会对接上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期,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同时有消息称,季后赛的赛制会有一些改变,前八名球队之间的排位赛,可能引入“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取代单回合制。另外,为避免球队淘汰后球迷流失,拟为后五名队伍增设排位赛,维持各城市参与热度。这样一来,比赛场次会比今年有所增加。

竞技价值还要进一步提升

11月1日晚间,第一届苏超决赛在南通队和泰州队之间进行,外界也将其戏称为珂缔缘梯队和亚泰梯队的对决。

南通足球和珂缔缘之间关系紧密,珂缔缘从10年前的小青训机构到如今的中乙俱乐部,这些年都扎根于南通做青训。

而社交媒体上一些人把泰州队称为“雇佣军”,这引发了泰州官方的回应。泰州市体育局局长徐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泰州队实际上是跟长春亚泰俱乐部进行合作,召集了多名泰州籍和泰州培养、输送的职业运动员。

“我们的名单都是一次性通过省组委会的审核。今年泰州队的球员,都是我们泰州市户籍或者拥有泰州市学籍的球员,是符合规则要求的,也希望大家不要听信一些误传。”

球员归属问题背后的实质,是苏超如何进一步提升本身的足球竞技价值。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孙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足球层面,希望强调球员和城市的关联性,不要找一批雇佣军。”

“规则上,也希望可以加上每场比赛必须有几名年轻球员出场。这样就可以倒逼城市足球青训的发展。”

而朱艺认为,苏超未来可以考虑多元化比赛,“比如说能不能有女足比赛,或者更低级别的区域联赛。”这方面,很多地市其实已经开始布局,比如说南京、苏州和南通都有了自己的城市联赛。

新华社撰文指出,扩大足球人口“蓄水池”也是城超带来的突出变化。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职业联赛50多支球队,总注册球员数量不到3000人,意味着无论青少年球员数量如何增长,能进入职业球队的名额都十分有限。

如今,各地城超的兴起,给未能进入职业联赛的球员,提供了大量的比赛机会和展示舞台。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希望通过社会足球人口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为职业足球发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城超能够帮助青少年球员在聚光灯下增长实战经验,为没进入职业球队的球员提供再就业再出发的机会,使退役职业球员得以发挥余热和传授经验,“这些为中国足球赛事生态补上了关键的拼图。”

上一篇:中超-梅州让二追二2-2大连英博 杨铭锐毕津浩破门
下一篇: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北马男女组冠军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