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国资29亿输血,连年巨亏的面板巨头能翻身?

连续亏损的面板龙头维信诺,在终止一场持续三年的重大资产重组后,迅速迎来“白衣骑士”——合肥国资的入主,公司似乎迎来转机。

卖身合肥国资

11月9日维信诺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5年11月10日起复牌。公司正在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维信诺正计划向合肥建曙非公开发行股份,拟募资近30亿元,发行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

维信诺此次定增募资不超过29.37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发行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

与多数“半路接盘”的国资不同,合肥建曙本就是维信诺的重要股东。2021年3月,成立不久的合肥建曙从维信诺原控股股东西藏知合手中以17.60亿元受让1.60亿股,从而以11.70%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维信诺由此进入无实控人状态。

此次是合肥建曙对维信诺的第二次资本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建曙这笔买卖十分划算,拿下控制权的成本显著低于首次入股。此次维信诺拟定增发行不超过4.19亿股,发行价格为7.01元/股,定增完成后,合肥建曙持股比例将上升至31.89%。

这一定增发行价无论是与上次转让价比,还是与当下二级市场价格比,都显得“便宜”。四年前合肥建曙首次入股时,每股转让成本为11元。此次定增价格只有当时的64%。

两次投资,合肥建曙合计将以46.97亿元拿下这家面板企业的控制权。此次低价引国资入主,对维信诺来说,似乎是不得已之举。一来,公司三年筹划募资购买资产一场空,二来,公司资产负债率已高,举债发展空间极小。

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分析指出,通过引入国资控股股东,一方面能带来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偿债,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维信诺治理机构,为后续的发展打好管理基础、做好资源储备。合肥国资入主后,维信诺治理逻辑将从分散转向集中控制,国资可能带来政策支持、资源注入和稳定性。

3年多亏损近100亿元

资料显示,维信诺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项目组,于2018年借壳上市。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OLED小尺寸、中尺寸显示器件,以及 Micro-LED显示屏,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工控仪表、金融、医疗、车载、通信等领域。

据CINNOResearch数据统计,2024年维信诺智能手机AMOLED面板全球市场份额占比11.2%,位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二。另据DSCC数据统计,2024年维信诺在全球AMOLED智能穿戴面板市场,以27%的出货占比,排名全球第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维信诺业绩出现连续亏损。公告显示,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维信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4.77亿元、59.26亿元、79.29亿元、60.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37.26亿元、-25亿元、-16.23亿元。

而就在半个多月前,维信诺刚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该重组原计划收购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40.91%的股权。

目前,新一轮OLED的竞争已开启。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三星都正在建设8.6代OLED面板生产线,拟拓展IT、车载等中尺寸OLED应用市场,身处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中,维信诺卖身国资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