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财观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近日,滴滴出行发布的二季度财报引发行业关注。在国内出行市场竞争加剧、全球经济环境复杂的背景下,这家出行巨头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核心平台订单量突破44亿单,交易额迈入千亿规模并保持双位数增长,国际业务增速更是接近30%。这份业绩的背后,是滴滴在业务布局、生态构建与长期价值探索上的多重突破。
从核心经营数据来看,滴滴二季度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核心平台交易额达到1096亿元,同比增长15.9%,这一数字意味着在进入千亿交易规模后,滴滴仍未放缓增长步伐。拆分业务板块,国内与国际市场呈现“双轮驱动”态势: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825亿元,同比增长12.2%,作为基本盘持续稳固;国际业务交易额27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7.7%,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关键动力。
订单量的稳步攀升是交易额增长的核心支撑。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达到44.64亿单,这也是自2023年以来,公司订单量连续10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中,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33.76亿单,日均3710万单,同比增长12.4%;国际业务订单量10.88亿单,日均1196万单,同比增长24.9%,两大业务线订单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印证了滴滴在全球出行市场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国际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是滴滴此次业绩的最大亮点之一。自2018年开启全球化布局以来,滴滴国际业务已覆盖拉美、亚太和非洲的14个国家,不仅聚焦出行主业,还因地制宜拓展外卖、金融等多元化服务,形成了具备本地特色的业务生态。在拉美市场,滴滴旗下出行平台99表现尤为突出,其在巴西的用户规模已突破5500万,成为当地出行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今年4月重启外卖业务后,99外卖在巴西戈亚尼亚上线45天便完成100万单,8月更是进入圣保罗这一巴西最大城市,依托70万可兼顾送人与送餐的摩托车骑手资源,实现了出行与外卖业务的协同增效。按照规划,到2026年年中,99外卖计划覆盖巴西100个城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在墨西哥,滴滴也从单一出行平台,逐步拓展至金融和外卖领域,服务覆盖70多个城市、超3000万用户,“超级应用”生态雏形已现。
国内市场的稳定增长,则得益于滴滴对出行场景的深度挖掘与生态拓展。伴随国内消费活力回升,滴滴不再局限于单一出行服务,而是围绕用户“吃、住、行”需求构建多元化生态。今年上半年推出海外出行服务后,滴滴进一步升级会员体系,与希尔顿、亚朵、华住会等酒店品牌,以及海底捞达成会员权益互通,将服务从出行延伸至出游、餐饮领域,通过高价值的会员生态提升用户粘性。这种场景化的拓展思路,不仅为滴滴带来了更多订单增量,也让其从出行服务商向生活服务平台转型,打开了长期增长空间。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滴滴的盈利能力也实现显著提升。二季度,公司经调整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约107%,核心业务盈利水平持续增强。值得注意的是,财报中披露的25亿元净亏损,主要源于一次性计提53亿元诉讼准备金——滴滴已同意支付7.4亿美元解决2021年的一项投资者集体诉讼,该笔支出属于特殊偶发因素,剔除后其经营基本面依然稳健。从运营效率来看,二季度滴滴营收564亿元,同比增长10.9%,在订单量增长的同时,营收与利润同步提升,体现出公司对成本与运营节奏的有效把控。
支撑滴滴长期发展的,还有其在司机生态与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作为连接用户与司机的平台,滴滴始终将司机权益保障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2025年8月,滴滴宣布升级司机保障计划,推出三项关键举措:年底前将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超出部分随单返还;上线“返佣宝”,月完成50单及以上的司机月均抽成上限不超过25%;进一步降低高抽成订单占比。数据显示,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已降至14%,此次调整将让更多司机受益,通过稳定司机收入、优化就业环境,构建更可持续的出行生态。
在技术前沿领域,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二季度,滴滴展示了新一代L4级前装量产车型,配备33个传感器,在上海车展引发广泛关注;其与广汽埃安合资成立的“广州安滴科技”,合作开发的首款具备全球适应能力的L4级自动驾驶车,也在2025广汽科技日上首次亮相。这些动作不仅体现了滴滴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也为其未来布局智能出行、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奠定了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