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絮
10月9日中国甩出两项稀土新规,海外涉华稀土成分超0.1%的产品再出口,得先过中方审批这关。
西方阵营的反应堪称变脸名场面,特朗普前脚放狠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后脚又在社交平台喊不想伤害中国,是想帮中国。
欧盟更绝,装了5天没事人,转头就拉着G7要搞强有力回应,要知道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离了中国稀土根本转不动,断供等于直接锁喉。
这波集体急跳脚,到底是西方怕稀土断供,还是怕中国攥紧了产业链的命门?
0.1%红线卡了全球产业链的脖子
很多人觉得稀土管制只是个贸易政策,可这次中国的两项新规,偏偏把技术门槛变成了全球产业链的红绿灯。
核心规则就一条,不管你是美国的汽车厂商,还是欧洲的半导体企业,只要产品里中国稀土原料或技术的价值占比超0.1%,想再出口到其他国家,必须先过中国这关。
就像咱们做饭离不开盐,全球高端制造业离了中国稀土,很多设备根本造不出来,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它里面的关键部件得用稀土做的永磁材料。
没有这东西,光刻机转不起来,欧洲的芯片产业就得躺平,到时候手机、电动汽车、甚至军工设备都得断档。
更关键的是,中方出台新规可不是凭空而为,之前有不少境外组织和个人,靠伪造标签、虚报成分,把中国稀土偷偷转到军事敏感领域。
所以这次新规明确说了,是对军民两用物项加强出口管制,这在国际上本就是通行做法,总不能让咱们的工业维生素,变成别人威胁咱们的武器零件吧?
也正是这一点,让新规的威力远超预期,之前美国总想着绕路走,在澳大利亚、非洲找稀土矿,还砸钱建本土加工厂,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可现在0.1%的红线一卡,不管你在第三国怎么加工,只要源头有中国稀土,就得经过中方审批,这一下,美国多年的布局几乎要功亏一篑,你说他们能不急吗?
美国矛盾,欧盟变脸,企业先慌了
中国新规一落地,西方反应堪称过山车,尤其是美国的表态矛盾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特朗普第一时间放话,要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再加征100%关税,还计划管制软件出口,逼相关企业拿许可证才能经营。
转头却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不想伤害中国,而是想帮助中国,连美国内部都觉得矛盾,美贸易代表更是抱怨中方未提前通知,直言想联系中方却没回应。
比起美国的直接,欧盟的反应更耐人寻味。
中国宣布新规时,美国吵得沸沸扬扬,欧盟却全程沉默,外界还以为它要坚持独立路线,毕竟此前特朗普曾对欧盟盟友无差别加税,欧盟与中国关系刚有所缓和。
可10月14日,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突然变脸,公开呼吁联合G7对中国采取强有力回应,还透露已和美国商务部长通气,计划尽快召开会议协商。
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代表,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更显纠结,一边喊着欧盟是全球最大贸易集团,要展现实力,一边又坦言不会单独对华加税,得跟美国联合。
不过最先慌的不是政客,而是企业,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荷兰阿斯麦,早已悄悄启动稀土供应链中断应对机制。
他们比谁都清楚,光刻机离了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就玩不转,一旦供应中断,不仅自身生产线停摆,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都可能陷入停滞。
美国落空的布局,欧盟难圆的自主梦
西方这次集体跳脚,表面看是怕稀土断供,实际上是各自打着小算盘,尤其是美国,多年的如意算盘被新规打乱了。
之前美国一直想搞友岸外包,在澳大利亚、格陵兰、加拿大找稀土矿,还砸了不少钱扶持本土加工企业,就想建一条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可中国这0.1%的红线一划,不管美国把稀土运到哪个盟友国家加工,只要成分超标,还得经中方审批,等于美国花了大价钱建的绕道路线,全成了白费功夫。
欧盟的心思更复杂,嘴上喊着联合施压,心里却满是矛盾。
欧盟27个成员国里,德国、法国这些制造业大国,汽车、风电、电子产业全靠中国稀土,要是真跟中国闹僵了,自己的企业先扛不住。
谢夫乔维奇也承认,已经有欧盟企业因为稀土管制停产了,可一些中东欧国家,总想着跟美国站一队,觉得抱美国大腿更安全。
这就导致欧盟内部迟迟达不成统一意见,只能嘴上喊得凶,实际行动却不敢太激进。
更讽刺的是,欧盟一边说要战略自主,一边又主动跟美国抱团,要知道,特朗普之前对欧盟盟友可没客气过,说加关税就加关税,把欧盟折腾得够呛。
可现在为了稀土,欧盟又忘了之前的矛盾,跟着美国喊着要联合回应,甚至还要推进关键矿物联合项目,这哪是什么战略自主?分明是把自己的供应链安全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谢夫乔维奇也说了,要尽快推进这个项目,可明眼人都知道,建稀土生产线不仅要花几百亿,还得等好几年,短期内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美国这边也没好到哪去,除了特朗普的矛盾表态,内部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有官员觉得加征100%关税会让美国消费者买单,反对跟中国硬刚。
还有人担心软件管制会影响美国企业生意,毕竟中国是不少美国软件公司的大市场。
所以后来美国的调子也软了,说加税不一定会发生,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反而暴露了美国的焦虑:既想施压中国,又怕自己吃亏。
中方淡定背后的底气
面对西方的集体反弹,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淡定,既没跟西方吵,也没松口让步,因为咱们的底线很明确。
新规不是为了卡谁的脖子,而是为了守规矩,规范稀土用途,不让它被用到危害国家安全的地方,同时也维护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官方早就说了,中方愿意跟各国加强对话,共同解决问题,前提是相互平等和尊重,也就是说,咱们不反对谈判,但绝不接受西方抱团施压的态度。
毕竟稀土是中国的资源,咱们有权利管好自己的出口,这跟其他国家对敏感技术的管制没什么不一样,西方没理由双标。
而且中方心里很清楚,西方想重建稀土供应链,没那么容易,稀土加工可不是简单的挖矿石,得有高端技术,还得处理环保问题。
中国花了几十年才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西方想在短时间内赶上,几乎不可能。
所以谢夫乔维奇才急着要跟中方对话,因为他知道,真要跟中国撕破脸,欧盟的损失比谁都大。
当然,中方也没把路堵死,毕竟全球化时代,完全脱钩对谁都没好处,中国需要西方的市场,西方也需要中国的稀土。
所以接下来的谈判,很可能是相互让步,中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审批流程,西方也得承认中方的管制权利,不再搞双重标准。
不过这场稀土博弈,远不止贸易纠纷这么简单,它背后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也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欧盟想与G7沆瀣一气:咱们加一块,对中国施压才有力》,2025-10-15
界面新闻:《稀土出口管制加码:商务部连发新规后,高端半导体产业链迎新变量》,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