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雪青
王国辉,毕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APS)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策略官。拥有44年投资经验,曾任花旗信托日本首席投资官、花旗银行香港高级基金经理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高级投资官。
“世界正重估中国资产,已经到了不可不投的阶段。”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毕盛资产(APS)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策略官王国辉如是说。
毕盛资产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外资机构。创始人王国辉出生于马来西亚,先后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花旗等多家海外大型资管公司任职,拥有超过40年的投资经验。这位亲历日本股市泡沫、美股互联网泡沫、全球金融危机等历史时刻,并屡次在逆向投资中获得成功的国际知名投资者,近年来坚定地选择“专注中国投资”。
王国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具备“MIT”优势,即制造业(Manufacturing)、创新(Innovation)和人才(Talent),这是他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
“我坚信,中国最辉煌的岁月还在前方,因为中国的‘MIT’属于一流水平。”王国辉的话掷地有声,“今天的中国已完全不同。这意味着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已大幅下降,很多公司会出现20%-40%的市盈率扩张,相当可观。”
中国股票资产具备坚实基本面
“在我44年的职业投资生涯中,最荒谬的论调就是‘中国股票不可投资’。”王国辉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观念大错特错。”
“近年来,国际舆论中不乏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质疑之声,部分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具备投资价值。”王国辉说,“奇怪的是,一些中国投资者暂时被这些‘外来病毒’所感染。在2024年9月之前,不少中国投资者也对中国股市缺乏信心。”
王国辉认为:“外国投资者怎么看中国资产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更看重中国投资者自己怎么看待中国资产。”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王国辉在2024年9月写下了《APS中国月度报告——被遗忘的基本面》。他在这篇报告中表示,虽然中国经历了一些挑战,但其坚实的基本面不应被投资者轻易忘记。
他表示:“中国的GDP增速仍快于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而且这一趋势会在未来持续多年。中国在5G、即将到来的6G、无人机、锂电池、高速铁路、电动车、北斗导航系统等众多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拥有全球最勤劳、高效的劳动群体,也拥有聪明、富于创造力与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
“一个在如此多领域都表现卓越的国家,其资本市场怎么可能会没有未来?”王国辉认为,“那些称中国资产‘不可投资’的人,要么别有用心,要么根本不懂投资。”
看好中国经济“MIT”优势
2024年“9·24”行情以来,A股向上动能持续释放。当前,更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股市是否还有上升空间,投资者是否应该获利了结?
“有些市场预测就像掷骰子,不值得认真看待。”王国辉表示,“在股市中,确实很难预测下周、下个月或明年会发生什么。但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们的判断正确率或许能达到七成,已足够作为参考基础。”
“我想用MIT这三个字母来概括中国的未来。”王国辉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视角。
“M”代表制造业。他表示,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制造业生态。这不仅仅意味着工厂和机器设备,还包括港口、机场、公路、电厂等一整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复制如此庞大的生态体系,更无法取代中国。”王国辉表示,“目前,中国生产了全球35%的工业产品,随着中国企业在制造业中开始应用人工智能,这种优势在未来只会更加显著。”
“I”代表创新。“有人认为,中国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的确,过去许多中国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意愿不足,他们更倾向于利用现有技术生产产品,并在两三年内实现回报。”王国辉话锋一转,“然而,不愿意投入和缺乏创新能力是两码事。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研发中心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华人,如果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为什么他们能被聘用数十年?Meta公司近期组建的‘超级人工智能’团队的核心成员,大多也是华人。几个月前,一位大学教授告诉我,如今全球90%以上的半导体研究论文出自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DeepSeek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它不仅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更将激励新一代的创新者。”
“粗略估算,目前中国有三、四千万名35岁以下的STE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和Mathematics数学)高才生。如果假设其中2%的人参与创新项目,每50人组成一支团队,再假设其中2%的项目取得成功,每年就会产生20项重大的创新——这还是保守估计。”王国辉表示,“在人工智能主导权之争中,焦点已从芯片转向算法。因为中国可以通过芯片堆叠来弥补单一芯片的不足。而在算法方面,我相信中国将处于优势地位。”
“T”代表人才。这里所说的人才,包括企业家、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中国的人才非常勤奋、充满斗志、具有创造力。“我每次到中国,都喜欢实地拜访企业,与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创始人见面,有时也会与他们一起吃饭;我还喜欢参观他们的工厂和设备。”王国辉表示,“今年5月,我考察了一家位于成都的生物科技公司,印象非常深刻。这家公司投资先进设备——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两位创始人拥有美国的教育背景与工作经验。”王国辉对中国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正是来自于这些企业走访和与高层团队的深入交流。
“总的来说,我坚信中国最辉煌的岁月还在前方,因为中国的‘MIT’真是一流水平——无可匹敌。正因为如此,我坚信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王国辉表示。
见证岁月 相信未来
有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有人因为相信而看见。王国辉的信念,则来自他走过的路。
在他40多年的投资职业生涯中,几次踏准了历史的节拍,及时“进出”市场。他于1981年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开始职业生涯。五年后,他加入花旗银行投资管理公司,并担任这家美国银行在日本的基金管理业务负责人。当时,日本股市正处于大幅飙升的阶段。
1989年,王国辉在瑞士出差,一位出租车司机开始向他吹嘘自己持有的日本股票。王国辉当时就觉得事情已经过头了。不久之后,他抛售了大部分日本股票。就在几周后,1989年12月,日本股市崩盘。
“不要随波逐流。”这成为了王国辉的投资哲学,“当投资者都涌入时,你最好赶紧冲向出口。”
1990年,王国辉回到新加坡,后于1995年创立了毕盛资产。他的一次经典逆向投资经历正是在中国市场,时间是2004年7月,当海外投资者普遍不看好中国市场时,毕盛资产推出了中国A股基金。“那时,中国股市经历了多年低迷。投资者担忧中国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治理、会计准则等。我们的基金净值又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然后才以几乎‘不可察觉’的方式开始起飞。”王国辉回忆。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毕盛资产的中国A股基金都是新加坡市场注册的表现最佳的单位信托基金。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当亚洲市场歌舞升平时,王国辉却发出警告:“市场总是用‘未知’给我们带来意外。当每个人都在派对上畅饮狂欢、享受音乐时,你或许就该离开了。”时间再一次给出了答案。
谈到今天的中国市场,王国辉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曾因技术落后经历了苦难,但今天的中国已完全不同,国力足以保证中国不会被任何外来势力欺凌。这与投资有何关系?这意味着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已大幅下降,会给很多公司估值带来相当可观的扩张空间。随着中国在各个方面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还会进一步降低。”
“我相信中国能够进一步把握发展机遇,这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扎实基础。”王国辉说,“海外投资者可能会重新认可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中国股市还将会迎来新的增长动力,相信海外投资者会重新加入这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