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急得跳脚:真没招,欧盟就对中国启动“核选项”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美欧屡屡围堵打压中国,却遭中方“当头反制”,束手无策之下,西方国家的“盘外招”又来了。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10月23日报道,在当天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扬言,如果欧盟无法就中国计划实施的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寻找出解决方案,各成员国应当考虑动用欧盟最有力的贸易工具来应对此事。

报道援引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透露,马克龙在闭门会议上向其他欧盟领导人提出主张时宣称,欧盟需要权衡针对中国采取包括所谓《反胁迫工具法案》(ACI)在内的一切可用选项。

“这是一种‘经济胁迫’。”马克龙在峰会结束后面对记者时竟还“恶人先告状”,对中方近期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而出台的稀土新规说三道四,但并未就闭门讨论的细节发表评论。“我们可以看到这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我们必须能够作出回应。”他声称道。

《反胁迫工具法案》于2023年底生效,将允许欧盟限制贸易和服务、削减某些知识产权、限制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共采购准入。许多人将其视为一种“核选项”,其理想作用本应是威慑,至今从未启用过。特朗普政府加税后,欧盟国家多次放风称要动用此工具,但最终不了了之。

当地时间10月23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峰会召开,图为法国总统马克龙。 IC Photo

10月9日,中国出台多项新规,将大幅收紧对稀土以及其他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根据新规,即便产品仅含有微量来自中国的特定稀土元素,出口商在将这些产品出口海外时也需要获得出口许可证。

彭博社称,这些出口管制将对欧洲的工业和安全构成巨大影响,因为这些原材料对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和国防制造等行业。

当地时间10月22日,彭博社就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德国、法国和波兰支持在此次欧盟峰会上讨论中方对欧日益严格的贸易措施。其中一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尽管可能提及所谓“经济安全”,但峰会不会就中国贸易问题展开辩论。

多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表示,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德国同样支持对华贸易强硬,并愿意讨论使用“反胁迫”机制,作为对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

果不其然,峰会结束后,德国总理默茨证实,欧盟各国对于所谓“反胁迫工具”已有讨论,但尚未就是否使用该工具达成一致。他表示,现在由负责欧盟贸易事务的欧盟委员会决定是否部署“反胁迫工具”。

彭博社介绍,《反胁迫工具法案》的设立源于欧盟在特朗普首个执政任期内遭遇美方对其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因此决定强化自身贸易防御能力。

但报道认为,现阶段,欧盟对华动用这一“最强贸易手段”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将显著加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此前,法国就曾多次呼吁启用该工具,包括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提出过类似主张,但相关提议从未真正取得过进展。

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在研究——若与中国的外交磋商未能取得成果,可采取哪些替代方案。彭博社早些时候报道称,欧盟委员会计划在本月底之前拟定一份贸易措施清单,以便在必要时针对中国实施,从而在谈判中增强自身的筹码。欧盟委员会还在制定一项计划,以在短期内保护关键供应并寻求其他来源。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就出口管制、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中欧经贸重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关于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

王文涛表示,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中方坚决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希欧方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敦促荷方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尽快提出妥善解决办法。

谢夫乔维奇称,欧方理解中方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共同安全考虑,出台稀土相关出口管制措施。措施实施过程中,希中方可加快审批欧企申请。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欧方愿在必要时积极协助荷中双方加强沟通,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

双方同意按照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尽快在布鲁塞尔召开“升级版”中欧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会议。双方还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于:上海

上一篇:台湾人,难道不是中国人?
下一篇: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丨“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总体判断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