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丹观察丨课堂开启举牌“弹幕”模式!网友:简直是“i人福音”

唯有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活力才能真正迸发。

“老师,这个知识点我还没搞明白。”“这道题老师可以再讲一遍吗?”“江湖救急!”“听懂了~”“GET!”“没听懂……”“我要去卫生间”。

近日,多所学校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课堂举牌“弹幕”模式,让稍显严肃的课堂也变得不再“沉闷”。

学生:上课的氛围好多了

在传统课堂中,主动举手发言的往往是少数,大部分学生因胆怯、害羞或担心回答错误,常常选择保持沉默,这不仅导致任课老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学生逐渐失去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浦溪佳是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初二的一名学生,她告诉记者,自从学校课堂上有了举牌“弹幕”的形式出现,她觉得班里上课的氛围比之前好多了。“举牌‘弹幕’既能降低存在感,又能把自己的需求表述出来。”浦溪佳说。

课堂上的浦溪佳曾多次举牌,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听懂题目。她注意到,班里原来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也慢慢开始发生改变。从原先腼腆不敢提问,到现在大方亮牌表达,被老师关注到的感觉很暖心。

浦溪佳告诉记者:“我们有三种牌子,第一个是‘听懂了’,第二个是‘没听懂’,还有‘我要去卫生间’,我觉得举牌本来的目的就是想让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敢于发言。”

老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事实上,举牌“弹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学校初二年级数学老师于竞航深有感受,举牌“弹幕”让课堂互动从“点对点”变成了“点对面”,她上课时不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增加了,契合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习惯,因此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不过,于竞航坦言,举牌的意义不在于新的形式,而是希望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诉求。“很多同学举牌,证明这道题知识点比较难,需要复讲。如果只有个别同学举牌,课后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在课上就会节省大部分时间。”于竞航说。

学校执行校长王庆阳坦言,学校之所以仅在个别班级试点举牌“弹幕”形式,实际上是想通过探索,找到教育改革创新形式更适合学生的平衡点,不能盲目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不好的方面肯定存在,我们也在尝试和探索,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利大于弊的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家:降低了传统教育互动的门槛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举牌“弹幕”其实是科学和先进的教学形式,降低传统教育互动的门槛,利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樊秀娣说:“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就说明感兴趣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比如‘没听懂’‘请重讲’‘So easy’这样的弹幕,这当中有学生的自我表达,情绪带入,而且这是一种主体意识,学生对自己听没听懂有了更清晰的判断。过去也许有学生是从众的,现在如果学生自己举牌,那就必须对自己举的动作和表达的意思负责。”

网友:希望全国推广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的课堂一定很有趣很活跃效率很高”“希望全国推广”“i人福音”。

部分传统课堂常常陷入“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寂静无声”的困境。许多学生或因性格腼腆,或因课堂氛围,不敢当堂提出问题,导致课堂互动流于形式。“举牌弹幕”这一看似微小的转变,实则是帮助学生打破课堂沉默、重塑教学关系的一次有益尝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启发。

学校坚持探索教育改革、创新授课形式的举动,值得点赞。但也必须认识到,教学创新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和本校的师资特点、学生认知能力与文化氛围相契合。说到底,创新教学形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敢于思考、乐于表达、善于参与。唯有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活力才能真正迸发。

来源:央广网综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江晓晨)、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毛嘉淇 关灵子

上一篇:留学申请,关注新动态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