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掰7天半玉米的大学生走红,别光盯着他带不带货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青岛农业大学新生孟成,把7天半时间都用来在家里田地掰玉米。在农忙的同时,孟成还通过直播分享在农田劳作的感受和心声,“我多干一点,父母就少干一点;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10月11日晚,面对网友质疑其要直播带货,孟成向记者回复:拍视频是兴趣爱好,不做直播带货,只想专心学习,以后利用专业助力农业发展。(据10月13日齐鲁晚报)

国庆八天假,不少大学生在社交平台晒旅游打卡、音乐节排队时,孟成的“假期总结”却是一片金黄的玉米地。他花了七天半的时间,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父母分担丰收季的辛劳,勤俭质朴的样子,孝老爱亲的心声,让无数网友动容,也让流量的浪潮迅速涌向这个年轻人。

在不少年轻人向往都市繁华的今天,这个大学生愿意回到田间,用心出力地去分担父母的重担,重视农业劳动的价值,传递着朴实的孝心,这种品质本身已足够可贵。

但当“流量”二字出现时,总有人急着扣上“想红”“想带货”的帽子,仿佛所有的真诚分享、所有的朴素情感,最终都必须走向商业转化才算“修成正果”。这种条件反射般的思维定式,折射出浮躁功利的社会心态,也窄化了生活价值的多元可能,对很多单纯想分享,并没有以牟利为目的的人而言,也是一种伤害。

其实,就算孟成想带货,又何错之有?农民的孩子利用新媒体推广家乡农产品,帮助乡亲增收,这不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的力量吗?农业大学的学生,学以致用,把专业知识和家乡产业结合,难道不是最值得鼓励的发展方向?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带不带货”,而是是否真实、是否诚信、是否保持对土地和劳动的敬畏。

好在,目前孟成的态度可以说是清醒而坚定的,他明确表示,拍视频只是兴趣,不打算带货,只想好好学习,将来用专业知识反哺农业。这无疑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流量如同潮水般来去,更具有不可预知的两面性,而人自身真正的成长来自认真的生活,扎实的学习,不懈地积累。用专业知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浪潮,这样的年轻人值得我们为他鼓鼓掌。

从李子柒到丁真,从“张同学”到孟成,乡村青年走红的案例,应该被放在更广阔的语境中认知和看待。与其用“带不带货”的单一标准评判,不如多看看他们是否在传递正向价值,带来积极影响。“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这句话里蕴含着的爱心和责任感,远比流量本身更值得关注。当社会能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年轻人的选择,允许他们在真诚表达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流量为事业锦上添花,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吸引“新鲜血液”。

直播终会结束,流量也总会退潮,但是像孟成这样的大学生,他们的故事才刚刚起头。不妨给这些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偏见,或许下一个振兴农业,焕新乡村的创意,就藏在他们的镜头与汗水中。

(来源:极目新闻)

上一篇:七言|受害者思维
下一篇:茅盾:月亮是个大骗子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