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最通透的活法:我不装了

罗马尼亚哲人齐奥朗曾说:人生在世,常忙于表演,而非真实地存在。

曾经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为了朋友圈的繁华,委屈自己维持着不对等的关系;为了面子上好看,透支未来只为当下的一句喝彩。

“装”曾是我们的生存策略,却也逐渐成了最沉重的内耗。

当生命的电量不再允许我们如此挥霍,才懂得最高级的活法,并非向外彰显而是向内收敛。

不再为面子透支生活,不再为关系耗尽心力。

不装,是对自己最深的善待,也是生命最自在的归宿。

01

  • 不装阔,大大方方地小气。

年轻时,我们最怕被人贴上“小气”的标签。

抢着买单,打肿脸也要充胖子,仿佛只有“大方”这个人设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直到现实迎面一击,才惊觉那些热闹与浮华,如同泡沫,一碰即碎。

想起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往事。

他早年在文坛崭露头角后,极度看重外界评价。

有一次,他刚刚拿到一笔来之不易的稿费,本应偿还债务和维持家用。

但为了在社交圈里维持“成功作家”的人设,他立即购置了昂贵的燕尾服、手杖,并频繁出入高级场所,在朋友面前抢着买单。

可当时他的妻子正深受肺结核折磨,急需药物与营养。

当他对外慷慨大方时,家中却时常寒冷无柴,妻子在病痛中瑟瑟发抖。

现实的残酷很快将他击醒:挥霍导致断粮,妻子的病情也随之加重。

当他被迫面对妻子痛苦的眼神和空荡荡的厨房时,这才悔不当初。

这段经历,被他写进作品《赌徒》中。

他那时才彻底明白,真正的尊严从不来自外界的掌声,而是让身边人过上安稳的生活。

当他坦然面对困境,专注写作本身,反而创作出《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不朽杰作。

中年人的通透,在于终于懂得:

真正的体面不是给别人看的表演,而是能为亲人兜底的能力。

不为虚荣买单,守护好自己和家人,才是我们余生最重要的课题。

02

  • 不逞强,不再踮起脚尖帮人。

毕淑敏在《心灵七游戏》中坦言,自己曾将“拒绝”等同于冷漠。

后来才明白,温和而坦诚的拒绝,远胜勉为其难的应承。

豆瓣上有位48岁的女编辑,曾是人人口中的“热心肠”。

朋友托她看稿,她熬夜帮忙;同事请她顶班,她从不推辞。

直到有一次,她答应帮一位老友校对书稿,却因自己手头项目扎堆,一拖再拖,最后耽误了朋友的出版进度。

事情没办成,自己受累不说,还落得朋友的怨怼。

这件事像一盆冷水,让她彻底清醒。

后来面对别人的请求,她开始学会说:“这件事我现在可能帮不了你。”

拒绝别人之初,她也忐忑,但时间久了,发现彼此关系反而更轻松真实。

《增广贤文》早就告诫我们: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我们总以为热心就是有求必应,把“逞强”当成“靠谱”。

走过半生才明白,真正的担当是帮人之前,先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

电视剧《人世间》里,周秉昆为人仗义,朋友借钱、找工作,他几乎有求必应。

哪怕自己为难,也硬着头皮应承。

直到有一次,他答应为朋友的贷款做担保,结果朋友跑路,债务全压到他身上,几乎将整个家庭拖入绝境。

经历此事后,他渐渐学会了区分“能帮”和“不能帮”。

对于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请求,他会坦诚拒绝。

起初也有人不理解,但时间久了,大家反而更尊重他的原则。

他感慨道:“帮人之前,得先掂量自己能不能摔得起这个跟头。帮成好事,是情分;帮成坏事,两家结怨。”

中年人的善良不是有求必应,而是心中有尺,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份“不逞强”是一种洞明世事的智慧。

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边界在哪里,从而卸下了外界期待的枷锁,获得了精神上真正的自在。

03

  • 不装大度,不值得的关系该断就断。

自媒体作家懿非宇说过一段经历。

她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关系一直很好。

但朋友结婚后,一切都变了。

婚姻里鸡毛蒜皮的琐事让朋友成了“祥林嫂”,她常常在深夜打来电话,哭诉抱怨婚姻的不快乐。

或是发来大段大段的文字,控诉伴侣在婚姻中的种种不对。

她一开始还碍于情面时时安慰,但朋友的情绪就像一个无底洞,时间久了她自己也被拖入负面情绪的深渊。

终于,当朋友的电话再一次响起时,她很坚定地说:你这种行为是在内耗自己,也在消耗别人。

此后,她果断选择与朋友保持距离,也不再对她的负面情绪做出任何回应。

作家苏芩曾说:当付出不对等的时候,当温柔不被善待的时候,请收敛起那不管不顾的深情,做一个薄情之人。

不断透支你的人,当远离则远离;不断消耗你的关系,该斩断即斩断。

心理咨询师赵明曾有个往来三十年的发小,两人从小一起长大,连大学都考到了同一座城市。

赵明成为心理咨询师后,这位发小几乎每周都打来电话,一讲就是一两小时,把工作中的压抑、婚姻里的积怨全部倾倒给他。

可每当赵明情绪低落想聊聊时,对方总敷衍说“在忙,晚点聊”。

最让赵明心寒的是,他偶然在发小的社交群里发现,对方竟把从他这里获得的专业建议整理成“心理咨询朋友私授的付费攻略”标价出售。

有人问:“你这样不怕赵老师介意?”发小得意地回:“三十年的交情,他哪会收我钱?”

赵明知道后,愤懑不已,当晚便写了一封长信结束了这段关系。

我们总以为大度是美德,但不断让渡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去喂养对方,其实是一种自我耗损。

时间与能量都是最稀缺的资源。

我们要做的,不是在所有关系里当个“好人”,而是用心筛选出那些值得你投入的“对的人”。

果断舍弃消耗你的关系,是为了腾出双手,拥抱那些真正能够滋养你的缘分。

《菜根谭》有言: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中年以后的通透,不过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选择以真实面对世界。

当我们不再为虚名所累,不再被关系所困,生命才会展现出最本真的丰盈。

愿我们都能活出这样的姿态:不装、不演、不累,与真实的自己温柔相拥。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发布于:安徽

上一篇:累的时候,别急着赶路
下一篇:其实,一个男人对你是专情,还是花心,看细节就知道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