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在哭,宝宝在笑!40天女婴重病,00后父亲割肝救女,术后这一幕让网友泪奔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一则时长不足 30 秒的视频,往往能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触动人类心底最柔软的情感。近日,中国浙江一则记录祖孙互动的短视频在全球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视频中患病婴儿天真的笑容与老人心疼的泪水形成强烈对比,背后藏着一段 00 后父亲割肝救女的感人故事。这份跨越血缘与生死的守护,不仅展现了中国家庭的亲情力量,更让国际社会看到普通人在困境中迸发的坚韧与温暖。

初为父母的喜悦与突如其来的阴霾

故事的主人公,是居住在浙江宁波的 00 后夫妻申先生与陶女士。2024 年,这对年轻夫妇在亲友的祝福中步入婚姻殿堂,同年,他们的女儿伊一顺利降生,这个小生命的到来,为这个普通家庭增添了无数欢声笑语。初为父母的两人,每天沉浸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记录着伊一每一个成长瞬间 —— 第一次睁眼、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发出咿呀的声音,这些细碎的日常,都是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然而,幸福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在伊一出生 40 天后,陶女士发现孩子的皮肤颜色出现异常,原本白皙的脸颊与四肢逐渐泛黄,就连眼白也泛起淡淡的黄色。起初,夫妻二人以为这只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性黄疸,随着孩子成长会自行消退,便没有立刻就医。但几天过去,伊一的黄疸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不如以往活跃,吃奶量明显减少,哭声也变得微弱。

察觉情况不对的申先生与陶女士,立刻带着伊一前往宁波当地的医院检查。在医院的儿科诊室里,医生为伊一进行了血常规、肝功能等一系列基础检查,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值让气氛逐渐凝重。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初步检查并未明确病因,医生只能建议他们带孩子前往更大的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从宁波到杭州,再到上海,申先生与陶女士抱着襁褓中的伊一,开始了辗转求医的旅程。他们每天清晨就带着孩子排队挂号,在各个科室之间奔波,有时为了等待一项检查结果,要在医院的走廊里待上一整天。陶女士回忆,那段时间,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怀里的伊一只要稍微哭闹,她的心就像被揪紧一样疼。申先生则承担起所有的体力活,背着沉重的行李,抱着孩子跑上跑下,累了就靠在医院的长椅上歇一会儿,醒来后继续为孩子的病情奔波。

在辗转多家医院后,医生建议为伊一进行基因检测,这是排查罕见病的重要手段。等待结果的一个月里,申先生与陶女士度日如年,他们每天在网上搜索相关疾病的信息,既期待能找到治愈的方法,又害怕看到不好的结果。陶女士说,那段时间她不敢在申先生面前表现出焦虑,只能在深夜孩子睡着后,偷偷躲在卫生间里抹眼泪,然后第二天强打精神继续照顾孩子。

基因检测结果:晴天霹雳般的诊断

2024 年底,基因检测报告终于出炉,这份薄薄的报告,却给了这个年轻家庭沉重一击。检测结果显示,伊一因基因缺陷患上了罕见的胆汁淤积症,且病情已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医生解释,这种疾病会导致孩子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汁,长期下去会引发肝功能衰竭,若不及时治疗,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听到诊断结果的那一刻,申先生与陶女士如遭雷击,大脑一片空白。陶女士抱着伊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不敢相信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竟然要承受如此严重的病痛。申先生强忍着泪水,向医生询问治疗方案,医生告知他们,目前针对这种基因疾病没有特效药,只能先尝试保守治疗,通过药物维持肝脏功能,若病情持续恶化,最终只能通过肝移植手术挽救生命。

为了给伊一争取更好的治疗条件,申先生与陶女士带着孩子前往上海一家知名医院。在那里,医生为伊一制定了详细的保守治疗方案,开了几种普通的保肝药物,希望能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那段时间,陶女士每天严格按照医嘱给伊一喂药,为了让孩子顺利吃药,她会把药粉混在少量母乳里,耐心地哄着伊一喝下。每次喂药后,她都会紧紧抱着孩子,轻声安慰,仿佛这样就能将力量传递给孩子。

医生曾向夫妻二人说明,保守治疗期间,伊一的病情可能会出现三种走向:第一种是药物起效,病情得到控制且不再复发;第二种是病情反复,需要长期依赖药物;第三种是药物无效,病情持续恶化,必须进行肝移植。起初,伊一的病情较为稳定,各项指标都在可控范围内,这让申先生与陶女士看到了希望。他们每天都会记录孩子的体温、吃奶量和精神状态,只要孩子能多吃一口奶,多笑一次,他们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但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这个可怜的孩子。在保守治疗进行到第三个月时,伊一的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腹水症状,腹部明显隆起,呼吸也变得困难。医生紧急为伊一进行检查后发现,她的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保守治疗已无法控制病情,必须尽快进行肝移植手术,否则孩子的生命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经济困境与 00 后父亲的坚定选择

肝移植手术不仅风险高,还需要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申先生与陶女士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结婚时已经花费了不少积蓄,加上之前辗转求医的开销,家里的经济状况早已捉襟见肘。在伊一病情稳定期间,申先生还能正常上班,每月的工资勉强能维持家庭开支和孩子的治疗费用。但随着伊一病情恶化,需要专人 24 小时照顾,陶女士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护理中,无法工作,家庭的经济来源只剩下申先生的工资。

为了给伊一筹集治疗费用,申先生四处向亲友借钱,有些亲戚朋友得知情况后,主动伸出援手,但更多人因为担心手术风险和还款能力,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看着银行卡里不断减少的余额和医院催缴费用的通知单,申先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甚至在深夜偷偷浏览网贷平台,想要通过贷款来缓解经济压力,但想到高额的利息,又担心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负担,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在上海医院的建议下,申先生与陶女士带着伊一转往杭州一家擅长肝移植手术的医院。在这里,医生告知他们,肝移植手术的费用大约需要 30 万元,加上术后的康复治疗,总费用可能会超过 50 万元。这个数字对于这个已经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陶女士看着病床上日渐虚弱的伊一,心如刀绞,她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但每次看到申先生坚定的眼神,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就在夫妻二人一筹莫展之际,医生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亲属能够匹配成功,可以进行亲属间肝移植,这样不仅能缩短等待肝源的时间,还能降低手术费用。听到这个消息,申先生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为女儿捐献肝脏。他说:“伊一是我的女儿,只要能救她,别说割肝,就算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也愿意。”

随后,医院为申先生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和配型检测。等待配型结果的那几天,申先生每天都会在医院的走廊里徘徊,他既期待配型成功,能尽快为女儿手术,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符合捐献条件。当医生告知他配型成功,且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进行肝脏捐献手术时,申先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第一时间跑到病房,抱着陶女士说:“老婆,配型成功了,伊一有救了!”

跨越生死的手术与术后的坚韧守护

2025 年 8 月 13 日,杭州这家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场跨越生死的手术正在进行。申先生被推进手术室前,特意让护士拍下自己的照片,他想让女儿长大后知道,爸爸曾经为她做过什么。手术室内,麻醉师为申先生注射麻醉剂,随着药物逐渐起效,他的意识慢慢模糊,但脑海中始终浮现着伊一的笑容。

与此同时,在隔壁的手术室里,伊一也被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放在手术台上。这个只有 8 个月大的孩子,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小小的身体在手术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脆弱。手术团队分成两组,一组为申先生进行肝脏切除手术,另一组为伊一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近 8 个小时,期间,陶女士一直在手术室外的走廊里焦急等待,她双手合十,不停地祈祷,希望父女二人都能平安度过难关。

当手术医生走出手术室,告知陶女士手术非常成功时,她再也忍不住,瘫坐在椅子上失声痛哭,这泪水里,既有对父女平安的欣慰,也有对这段时间所有艰辛的释放。术后,申先生被送往重症监护室观察,而伊一则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的护理。

为了节省医疗费用,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两天后,申先生主动向医生提出出院的请求。医生起初并不同意,担心他的伤口会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但在申先生的反复坚持下,最终同意他出院自行护理。回到出租屋的申先生,每天要自己更换伤口的敷料,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每次换药都会牵扯到伤口,疼得他满头大汗,但他从未抱怨过一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换药的视频,视频中,他的腹部缠着厚厚的纱布,脸上却带着坚定的笑容,配文写道:“为了你,爸爸会拼尽全力”“放心宝宝,有爸爸在呢”。这些简单的话语,却充满了一位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

而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伊一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逐渐恢复。每天,陶女士都会准时来到监护室门口,通过玻璃窗看着里面的女儿。虽然不能近距离接触,但只要看到伊一的眼睛睁开,或者稍微动一下,她就会感到无比安心。医护人员告诉陶女士,伊一非常坚强,每次进行治疗时,她都很少哭闹,只是偶尔会发出微弱的声音,仿佛知道大家都在为她努力。

病房里的温情瞬间与全球网友的爱心接力

术后一周,伊一的病情逐渐稳定,被转入普通病房。申先生得知消息后,不顾自己的伤口疼痛,立刻从宁波赶到杭州的医院。当他走进病房,看到躺在病床上的伊一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轻轻握住女儿的小手,泪水滴落在伊一的手背上。或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气息,伊一缓缓睁开眼睛,对着申先生露出了一个天真的笑容,这个笑容,瞬间融化了申先生所有的疲惫与痛苦。

几天后,伊一的奶奶也从老家赶来医院探望。当老人走进病房,看到孙女身上插着各种管子,瘦弱的身体躺在病床上时,心疼得直掉眼泪。她轻轻坐在病床边,伸出手想要抚摸伊一的脸颊,又担心会碰到孩子身上的管子,只能小心翼翼地握着伊一的小手。就在这时,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了:伊一似乎感受到了奶奶的情绪,竟然对着奶奶咧嘴笑了起来,那笑容纯净而天真,没有一丝杂质。奶奶看着孙女的笑容,泪水流得更凶了,她轻轻抱住伊一,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我的乖孙女,快点好起来,奶奶还等着带你回家呢。”

申先生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温情的瞬间,并发布到了社交平台上。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短短几天时间,视频的播放量就突破了千万,点赞量超过百万。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动与祝福:“宝宝太坚强了,这个笑容太治愈了”“奶奶的泪水里全是心疼,希望伊一能早日康复”“为伟大的父亲点赞,这份父爱太让人感动了”。

除了留言祝福,许多网友还自发组织了爱心捐款活动。有人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申先生,询问捐款方式;有人直接将善款转到申先生的银行卡里,不留姓名;还有人寄来了婴儿的衣物和营养品。来自全球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个普通家庭,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申先生说,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网友的私信,这些私信里的鼓励与支持,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照顾好伊一的决心。

8 月 29 日,潇湘晨报的记者联系到陶女士,了解伊一的最新情况。陶女士欣慰地表示,伊一的恢复情况比预期的要好很多,医生昨天为她拔掉了两根引流管,高流量的氧气管也已经拆除,目前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吃奶量也在逐渐增加。“医生说,只要后续恢复顺利,伊一可能下周就能出院了。” 陶女士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她已经开始想象伊一出院后,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而此时的申先生,为了尽快还清欠款和承担后续的治疗费用,在术后半个月,就已经回到宁波开始工作。他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一想到伊一很快就能出院,他就充满了动力。每天晚上,他都会和陶女士视频通话,询问伊一的情况,当看到视频里伊一的笑容时,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上一篇:听不见的小孩,也想有人为他们撑伞
下一篇:女儿放弃学业专注体育训练,父亲全力支持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